86-021-37827858
EN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NEWS

新闻资讯

锘海2024文献合集 | 组织透明光片三维成像助力文章合集

发布日期:2025/1/9 15:41:58

组织透明化三维成像技术通过 Tissue Clearing 结合光片显微镜进行成像,无需切片,即可获得完整组织三维高清成像可用于神经血管网络、神经纤维投射、蛋白/mRNA 的空间分布和不同物质问的相互作用等研究。锘海生命科学的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设备及系列透明化试剂盒和一站式服务作为透明化三维成像业内标杆,在神经科学、肿瘤免疫、生殖发育等领域,优秀文章产出不断!


以下是锘海生命科学透明化系列试剂盒/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2024部分助力文章案例,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案例1:助力发现疼痛调控免疫的新神经环路机制,揭示免疫调控解剖特异性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解读




英文标题:Somatosensory cortex and central amygdala regulate neuropathic pain-mediated peripheral immune response via vagal projections to the spleen

发表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
发表时间:2024.01.30
产品服务:亲水试剂盒组织透明化, LS18光片显微镜成像
发表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
影响因子:21.2
物种样本:脾脏
DOI:10.1038/s41593-023-01561-8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常伴发免疫系统紊乱,表明疼痛和免疫反应之间关系密切,但神经解剖学基础和潜在机制仍然未知。研究通过在ChAT-cre小鼠DMV脑区注射顺行示踪病毒结合脾脏透明化成像,在脾脏的红髓以及白髓均观察到了顺行的病毒信号;此外电生理实验发现激活AchDMV神经元后可记录到脾神经的放电活动,从结构上和功能上证实了AChDMV→spleen环路的存在。


这项研究揭示了不同疼痛状态下脑调控免疫反应的差异机制。在短期疼痛状态下,脾脏TH2免疫细胞数量增加,而在长期疼痛状态下,脾脏TH2免疫细胞减少。并且通过病毒示踪确定了AChDMV到脾脏的直接投射。结合体内记录和光遗传学操作研究分别揭示了GluS1HLAChDMV→脾脏和GABACeAAChDMV→脾脏环路的存在,其中在急性疼痛时GluS1HL神经元活性增强导致脾脏TH2免疫细胞比例增加。而在慢性疼痛时导致GABACeA神经元激活导致小鼠脾脏TH2免疫细胞数量减少的现象。该文章首次阐释脑脾轴下行调控疼痛引起免疫反应的神经机制,为神经-免疫与中枢-外周领域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图1. AChDMV神经元直接支配到脾脏



案例2:助力发现量子点致斑马鱼幼鱼水肿的主要原因是肾脏损伤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解读




英文标题:Kidney injury contributes to edema of zebrafish larvae caused by quantum dots

发表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发表时间:2024.01.15
产品服务:锘海透明化试剂盒、LS18光片显微镜成像
发表单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影响因子:8.2
物种样本:斑马鱼
DOI:10.1016/j.scitotenv.2023.168420


鱼类水肿是水生发育毒性的常见症状。迄今为止,对于水肿的原因进行的研究很少。该研究使用光片荧光显微镜与共聚焦显微镜(7dpf的斑马鱼先用锘海试剂盒透明化后使用锘海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成像)对暴露于1 mg/L InP/ZnS量子点的斑马鱼在4 dpf和7 dpf时进行观察,结果显示InP/ZnS量子点影响了前肾发育,包括引起肾小球肿胀、毛细血管簇异常以及损伤了肾小管结构。揭示了InP/ZnS量子点引起斑马鱼前肾发展和功能缺陷,从而扰乱体内水盐稳态并可能导致水肿问题。



图2. (B) 7 dpf Tg ( pod: Gal4; UAS: NTR - mCherry; fil1a: EGFP ) 肾小球足细胞(红色荧光)和毛细血管簇(白色虚线圆圈中的绿色荧光)的光片荧光显微镜成像。




案例3:助力揭示饮食和遗传性肥胖引起的卵巢微环境细胞图谱变化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解读



英文标题Cellular atlases ofovarian microenvironment alterations bydiet and genetically-induced obesity
发表期刊: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解读时间:2024.03.19
产品服务:LS18光片显微镜成像
发表单位: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影响因子:8
物种样本:小鼠卵巢
DOI:10.1007/s11427-023-2360-3


该研究使用了组织透明化与锘海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三维成像技术,分析了肥胖应激对卵泡外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膜间质细胞、黄体细胞等)组成和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两个不同TICs群体中,T0主要在NCD和HFD小鼠中表达,而T1主要在OB小鼠中表达,并且它们都主要在卵巢髓质中表达。此外,结合单细胞转录组技术和纳米级空间转录组测序技术联合分析还发现肥胖是卵巢癌高风险因素之一。首次建立了饮食和遗传诱导肥胖的高分辨率卵巢微环境全景图谱,为分析肥胖引起的卵巢微环境变化提供了丰富资源,并对女性生殖健康问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图3. 卵泡膜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内转录和细胞多样性




案例4:助力发现全新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症发病机理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解读



英文标题:Gut-induced alpha-Synuclein and Tau propagation initiate Parkinson'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co-pathology and behavior impairments
发表期刊:Neuron
发表时间:2024.11.6
产品服务:LS18光片显微镜成像
发表单位:深圳理工大学、空军军医大学
影响因子:14.7
物种样本:小鼠结肠
DOI:10.1016/j.neuron.2024.08.003


该研究通过构建全新的肠道四环素诱导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小鼠模型,详细描述了肠道源性α-突触核蛋白或Tau蛋白自发性聚集并播散至脑内的过程。研究者通过SHIELD方法透明了小鼠结肠,随后通过锘海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进行了整体成像,从而发现α-突触核蛋白或Tau蛋白聚集丝沿着肠神经丛表达,进而证明了肠道神经系统诱导表达α-突触核蛋白或Tau蛋白小鼠模型构建成功。随后,研究者通过免疫荧光和行为学实验验证发现肠源性的α-突触核蛋白或Tau蛋白可自发聚集,并通过迷走神经传播至脑内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等脑区中,从而导致神经元死亡、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



图4. 0、2和10月龄的SYN103+/ -,TAU368+/ -和双表达的小鼠结肠切片中RFP信号与诱导表达的α-Syn N103或Tau N368共定位




案例5:锘海组织透明化与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助力发现新型脂肪组织



点击图片阅读文章解读



英文标题: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adipose tissue located between abdominal lymph nodes and cervix/prostate in mice
发表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发表时间:2024.07.17
产品服务:LS18光片显微镜成像
合作单位: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
影响因子:4.2
物种样本:小鼠子宫旁脂肪
DOI:10.1152/ajpendo.00110.2024


该研究报告了一种位于雌性小鼠腹腔淋巴结与子宫颈之间具有棕色脂肪组织特征的淋巴结-宫颈脂肪组织。该研究中,研究者通过Adipo-Clear方法透明了淋巴结-宫颈脂肪组织和腹膜旁白色脂肪组织,随后通过锘海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进行了整体成像,结果显示解偶联蛋白1(UCP1)的特异性表达于淋巴结-宫颈脂肪组织中,而与之相邻的腹膜旁白色脂肪组织则不表达UCP1。随后,研究者将雌性小鼠从标准饲养条件(22℃)转移到30℃或4℃的环境中饲养7天。研究发现:在4℃环境下适应7天的小鼠,其淋巴结-宫颈脂肪组织明显变大、颜色更棕、密度更高。同时,他们通过三维成像淋巴结-宫颈脂肪组织,发现交感神经纤维穿过淋巴结-宫颈脂肪组织,并部分延伸到周围白色脂肪组织,暗示交感神经活动可能影响腹部淋巴结。

图5. 在冷环境刺激下,淋巴节-宫颈脂肪组织会增加UCP1的表达



案例5: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助力实现肿瘤内固有微生物群的 3D 可视化






英文标题:

Whole-Tumor Clearing and Imaging of Intratumor

Microbiota in Three Dimensions with miCDaL Strategy


发表期刊:ADVANCD SCICIENCE
解读时间:2024.11.08
产品服务:LS18平铺光片显微镜
发表团队:厦门大学
影响因子:14.3
物种样本:小鼠和人类乳腺
DOI:10.1016/j.scitotenv.2024.172318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 iDISCO-CUBIC 组织透明化和基于 D-氨基酸微生物组标记 (miCDaL) 的策略,该策略集成了微生物群原位标记、组织透明化和整体组织成像,以实现肿瘤内固有微生物群的 3D 可视化。利用整体空间分辨率和厘米级成像深度,成功绘制了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肿瘤的微生物群的 3D 生物地理学图,提供了与宿主肿瘤相关的定量空间见解。通过整合免疫染色方案,在小鼠和人类乳腺肿瘤中实现了免疫微环境的 3D 成像。这种方法不仅克服了传统方法在空间分辨率和成像深度方面的限制,还为深入理解肿瘤内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工具。

图6. 癌症患者组织中肿瘤内微生物群和免疫细胞浸润的3D映射


锘海生命科学作为组织透明化三维成像领域行业典范,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完善的配套设备、系列组织透明化试剂盒及一站式的组织透明化三维成像及数据分析服务,全程为各位老师提供专业的实验指南及技术服务,为您的实验保驾护航。



©Copyright 2017 锘海生命科学 沪ICP备170323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