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LNPs在体内的分布往往呈现随机性,很难按照研究者的设计来进行。总的来讲,mRNA-LNPs的靶向方式可分为两类:被动靶向和主动靶向(图3)。
被动靶向不涉及mRNA-LNPs的修饰,更多依赖于不同粒子在不同组织或肿瘤中积聚的固有倾向。在肿瘤学中,这种方法用于靶向可接近的肿瘤以及非恶性组织,如脾脏和淋巴结,以进行抗肿瘤免疫调节。
主动靶向则需对mRNA-LNPs进行修饰,使其递送到特定的细胞类型。提高纳米颗粒靶向特定细胞类型的能力是扩大其在临床肿瘤学应用的关键。
有两种方法可以功能化LNPs表面的靶向抗体。
第一种为:在LNP的配方中加入“锚定”脂质,颗粒制备后,可以将功能配体偶联到其上(图4),多余的配体则通过层析纯化清除。该方法容易偶联不完整或定向不正确的抗体,例如定向暴露Fc区域的抗体,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免疫反应并影响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分布。
第二种为:在形成的LNPs中添加ASSET胶束,以孵育的方式进行偶联,后添加靶向抗体,将其Fc区域与ASSET中的scFv结构域相互作用,以此来保持抗体的活性构象并控制其在LNPs表面的方向,该方法已成功地将mRNA有效载荷传递至小鼠特定的免疫细胞群和癌细胞。
图4.LNPs功能化抗体策略
在预防新冠的过程中,mRNA-LNPs展示了其良好的功效,但若想扩展其临床应用领域,仍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1)mRNA-LNPs的不稳定性:非超低温下的不稳定,是由有效载荷mRNA的固有不稳定性所驱动,并非载体LNPs不稳定。
(2)炎症反应:LNPs并非惰性的,它可能改变宿主体内细胞因子的水平,引发炎症反应。抗PEG抗体的出现可能导致LNPs的快速清除,从而阻碍治疗效果;可电离脂质过长的半衰期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为提高清除效率,下一代可生物降解脂质通常在其疏水尾部结合不稳定的酯键。
(3)特异性和脱靶表达:mRNA-LNPs疗法未来的改进目标即为细胞特异性表达,精准靶向,减少脱靶方可拓展其潜在应用领域。
(4)生产复杂性:设备限制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直至临床规模生产,方才意识到工艺放大难题,在药物开发早期,可及时关注生产相关事宜。